服务智能窗口下,速赢机会在哪里?

来源:未知作者:郑卓日期:2017-12-18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时下最火的流行词之一,不仅遍布IT圈、投资圈更是走入大众的生活之中,从自动驾驶、智能投顾、智能临床决策、无人超市、苹果iPhone X的手机人脸识别到声控家居等诸多行业领域都在上线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智能化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机会。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看,根据BCG咨询公司的分析判断,人工智能将按照服务智能、科技突破和超级智能三个阶段进化,未来3-5年处于服务智能。服务智能即在人工智能既有技术的基础上,技术取得边际进步,机器始终作为人的辅助;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拓展、整合多个垂直行业应用,丰富实用场景。随着数据和场景的增加,人工智能创造的价值呈现指数增长。在服务智能情景下,数据可得性高的行业,人工智能将率先用于解决行业痛点,爆发大量场景应用。医疗、金融、交通、教育、公共安全、零售、商业服务等行业数据电子化程度较高、数据较集中且数据质量较高,因此在这些行业将会率先涌现大量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用以解决行业痛点。

从人工智能产业链角度看,根据技术层级从上到下,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最靠近“云”,应用层最靠近“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基础层是构建生态的基础,价值最高,需要长期投入进行战略布局;通用技术层是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基础,需要中长期进行布局;应用层/解决方案层直戳行业痛点,掌握行业需求和方向,具有场景化的数据优势,变现能力最强。笔者认为,对于传统行业转型布局人工智能的参与者、行业新进入者和财务型投资人,应用层的卡位将成为实现速赢的关键。
在人工智能平台化的趋势下,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若干主导平台加广泛场景应用的竞争格局。根据阿里云研究中心和国际战略咨询公司BCG的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参与者将主要围绕以下几种业态开展业务:


全生态构建者,以全产业链布局和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采用这类模式的互联网公司为主,长期投资基础设施和技术,同时以场景应用作为流量入口,积累应用,成为主导的应用平台,将成为人工智能生态构建者(如谷歌、亚马逊、脸书、阿里云等)。这类参与者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大量计算能力投入,积累海量优质多维度数据,建立算法平台、通用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以场景应用为入口,积累用户。

技术算法驱动者,以技术层和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该业态以软件公司为主,深耕算法平台和通用技术平台,同时以场景应用作为流量入口,逐渐建立应用平台(如微软和IBM Watson等)。这类参与者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深耕算法和通用技术,建立技术优势,同时以场景应用为入口,积累用户。

应用聚焦者,场景应用为核心。以创业公司和传统行业公司为主,基于场景或行业数据,开发大量细分场景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掌握细分市场数据,选择合适的场景构建应用,建立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应用,抓住用户;同时,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有效结合传统商业模式和人工智能。

垂直领域先行者,提供杀手级应用并逐渐构建垂直领域业态。这类公司在垂直领域依靠杀手级应用(如出行场景应用、语音识别、面部识别应用等)积累大量用户和数据,并深耕该领域的通用技术和算法,成为垂直领域的颠覆者(如滴滴约车、云知声、商汤科技等)。关键成功因素:在应用较广泛且有海量数据的场景能率先推出杀手级应用,从而积累用户,成为该垂直行业的主导者;通过积累海量数据,逐步向应用平台、通用技术、基础算法拓展。

基础设施提供者,从基础设施切入,并向产业链下游拓展。以芯片或硬件等基础设施公司为主,从基础设施切入,提高技术能力,向数据、算法等产业链上游拓展。这类参与者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开发具有智能计算能力的新型芯片,如图像、语音识别芯片等,拓展芯片的应用场景;在移动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大型服务器、无人机(车),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上广泛集成运用,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运算能力、服务,与相关行业进行深度整合。

目前阶段,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公司巨头都在产业链的技术层和应用层着手布局;另一方面,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技术多姿多彩,专用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正风生水起。在细分专用智能领域,巨头和新贵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产业格局会趋于分散,先入者优势明显。笔者认为对于产业转型者、产业新进入者和财务性投资人,后三种业态(应用聚焦者、垂直领域先行者、基础设施提供者)将成为更容易切入的模式。


聚焦于细分领域/特定场景应用的业态将帮助企业与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更多的在“端”(市场)和应用层面发力,不断整合上游技术资源,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直击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从AI投资趋势来看,中国AI产业链未来将会出现上层应用倒逼基础和技术层改革的趋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蝶变。此外,投资收益可观也成为吸引资本持续进入该领域的重要动力。相比投资周期长、门槛和成本高、风险大的前两种业态(全生态构建和技术算法驱动)来说,医疗诊断、智能投顾、智能教育、智能翻译等AI应用层的垂直领域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应用聚焦和垂直领域先行两种业态可通过医疗、金融、教育、交通、公共安全、零售、商业服务等细分行业的细分场景的需求/痛点作为突破口,利用智能化解决方案迅速切入市场,并能够在大规模专有化数据(场景数据)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算法和模型,以此建立自身的护城河。在技术支撑足够、渠道资源充分的前提下,这两类业态的企业能够率先实现产品商业化,并为产品盈利和获取健康的现金流回报打下基础(其中,垂直领域参与者由于整合了技术层和应用层,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率先占领细分市场将有助于建立公司的行业地位和话语权,对后期获取机构投资、快速铺开市场提供更大帮助。根据亿欧智库整理,专门针对特定行业的特定细分领域进行产品研发的应用层企业,更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单笔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事件比例正逐渐增长。


基础设施提供的业态,要求参与者拥有较强的硬件/芯片研发和设计能力,通过打造具有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专用组件/芯片,实现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满足人工智能算法日益复杂化对硬件计算和运行能力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于该类业态,笔者认为可以关注传统企业转型布局AI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提供者业态之间的结合机会,就拿国内目前做的比较好的AI芯片公司地平线和寒武纪举例,该类公司通过与传统产业公司的合作来建立变现渠道,业务面向具有行业成熟度高、且具备较高变现能力的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智能教育(智能陪伴机器人)、智能安防(AI摄像头)、消费级智能3C产品,并同时积极布局相对高阶且商业化价值更高的领域如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现阶段通过与汽车主机厂合作研发的模式,实现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卡位并帮助变现)。同时,由于该类型合作是直接To B的模式,减小了业务的不确定性,增强了盈利的可预测性。在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可行、研发实力充分,能够保持产品竞争力和稳健的换代周期情况下,具有较高的长期发展和投资价值。
 

分享到: